贾美香:家长要勇敢接受事实,全面接纳孩子
来源: | 作者:wfqqs1 | 发布时间: 2018-04-09 | 621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第一种是,孩子的母亲、家中的老人整天以泪洗面,不敢把孩子的真实情况告诉家中的亲戚及朋友、同事,有的家长甚至产生悲观厌世,诅咒命运的不公。

第二种是,家长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终身残疾,根本没有办法治愈,干脆采取放弃再生一个,或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中,几个月不见孩子一面,不闻不问,任其随意发展。

第三种是,父母相互埋怨,责怪,认为全是对方的责任,最后导致家庭的破裂,夫妻离异,双方谁也不管孩子,把孩子扔给年迈的双亲,父母又重新组成家庭,使孩子变得更加孤独,可怜。

第四种家庭是,认为孩子太可怜,太不幸了,父母及全家倾其所有来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,不管合理的与不合理的,把孩子供养起来,百般呵护照顾,只要孩子快乐,高兴。

第五种家庭是,父母认为既然是一种疾病,就有办法来医治,父母不惜花钱、花时间,带着孩子走上了漫长的求医问药之路。跑遍了国内的多家医院,甚至是走进深山老林,寻找偏方、草药、针灸、按摩、气功等等,期待着一种奇迹的发生。经过初期的打击之后,家长慢慢认识到孩子要靠自己艰苦努力来养育,家庭式靠自己的信心和努力来维持。

作为家长要勇敢的接受事实,全面接纳孩子, 不断了解孩子发育落后的有关知识,了解的知识越多就会越有办法,就会更有信心。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,也会有助于情绪的调整,增加信心。客观全面的观察分析,欣赏孩子的每一点,哪怕是极其细微的进步。

正确认识孩子的发展

树立信心,坚持长期抗战


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,这是任何心理测量工具,任何评估手段和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。家长绝不能把帮助孩子的责任推给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位老师,甚至是保姆、长辈,任何人的感情都无法替代父母的感情。孤独症孩子缺乏社会交往能力,语言发育迟缓和奇特的行为,严重影响其生活技能。

他们的进步是缓慢的,甚至在某一段时间,某些方面可能会出现停滞或倒退现象。因此,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孩子的教育训练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历程,应该做好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,积极与医生、老师配合,进行多方面的治疗和教育训练,以促进孩子的康复。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,是做好照管,教育,训练和药物治疗的前提。信心来自对于孤独症的认识、了解的越全面、深刻,使孩子的行为轨迹向着社会化行为轨迹靠拢的可能性越大,信心也就由此增强。